Search

【為何沒有夢想就是鹹魚?】
 
很多人都知道,香港本來是個小漁港。
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為何沒有夢想就是鹹魚?】
 
很多人都知道,香港本來是個小漁港。
父親曾經教過我兩個關於「魚」的故事
 
在很多年前的某天,父親比平時更早下班回來,手上拿著大包小包。今天不是發薪水的日子,父親手上的東西也不像是新買的,母親從廚房步出去,看到父親這個樣子,表情頓時垮塌下來。
 
父親一臉沮喪的跟母親說:「我被『炒魷魚』了。」
 
當時我還小,毫不忌違地問:「什麼叫炒魷魚?可以吃嗎?」
 
父親苦笑,摸摸我的頭:「我被老闆解僱了。」
 
「為什麼?」我曾聽父親其他同事說過,父親的手藝在公司裏非常好。
 
「沒什麼原因,老闆本來就是把員工當成資源去看待,現在很多公司都改用機械了,自然要縮減資源,就把員工解僱了。」
 
「那為什麼解僱是炒魷魚?」我。
 
「來,你做好功課了嗎?別打擾爸爸了。」母親走過來。
 
「沒關係,反正我很閒啊~」父親苦笑,把東西放下來之後,將我抱在膝蓋上說:「我從鄉下來到香港,很多公司除了發薪水,都會包員工的食宿,後來我儲足夠的錢,才能買下這裏給你們住。」
 
「現在我被解僱,就需要收拾所有包袱離開公司了。看那張竹蓆,我以前就用它來睡覺了。」
 
父親指向那張卷起來的竹蓆,又說:「你也吃過媽媽的炒魷魚吧?魷魚片遇熱就會卷起來,像那張竹蓆一樣。所以被解僱又俗稱『炒魷魚』了。」

幸好,父親很快就找到另一份工作,還一直做到退休。多年後,剛好我在家裏吃飯時,電視正播放電影《少林足球》,周星馳有一句對白說:「做人無夢想,同條鹹魚有咩分別?」
 
我問父親:「為什麼沒有夢想是鹹魚,而不是其他魚?」
 
「那就要說說香港鹹魚的歷史了。香港開埠初期1850年,就已經有鹹魚業。當年的冰箱還未普及,人們會利用鹽醃或煙薰的方法來保存食物。
 
那個年代因為鼠疫的關係,再加上洋人根本看不起華人,連居住的環境都必須分隔開。華人聚居的上環及西營盤一帶,也臨近海域,做就了海味乾貨與鹹魚業的興起,當時德輔道西亦稱為『鹹魚街』。
 
因為鹹魚需求愈來愈大,每間店舖醃製鹹魚的方法都不一樣,在七十年代,魚類統營處甚至特設時段拍賣鹹魚。」父親。
 
「鹹魚這麼厲害?!那為什麼沒有夢想是鹹魚?」我。
 
「因為在捕魚上岸後,魚類難以保存,放著兩、三天就會死光。鹹魚大多是用賣不出去的魚來做的,而且肥大肉厚的魚也不適合製作鹹魚,因為魚肉太厚會使醃製時難以曬乾。
 
「瘦削的、沒人選的魚,它們唯一的出路,就只能製作成鹹魚出售。沒錯,鹹魚也許能賣到很高的價錢,但在所有人眼中,鹹魚就是鹹魚,不可能跟新鮮的魚比較。」
 
做人沒有夢想,就跟鹹魚一樣,做事失去熱誠、失去動力、沒人會挑選一條這樣的魚。
 
它們會被挖去魚鰓和內臟,洗清魚血,再用鹽放進魚肚,在外面也會鋪上鹽醃製,幾天後再拿出來,洗走多餘的鹽,放在太陽上把曬乾。一條沒有內臟、沒有血、乾巴巴的鹹魚就製成了。」
 
這兩個故事都是父親教曉我的做人道理,雖然只是小故事,但我一直深刻記住。
 
等等?!你們說魷魚不是魚嗎?!這不是重點啦!
 
最重要的是:
 
『一家人,有困難就一起面對,就算天塌下來也不用怕。』
 
後記:
1999 年已沒有鹹魚經魚類統營處出售。鹹魚業界亦自組了一個商會,名為「香港鹹魚行進興商會」會員由六十年代的600多個,到現在只剩下15個。如今香港只剩下數間公司製作鹹魚。
  
我想眾籌一本書《屬於香港人》
在香港被消失前,用故事將歷史留住。
 
也許你覺得歷史很悶,但我對寫故事有100%信心。
香港人亦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!
 
全書以故事讓你瞭解歷史,用手繪地圖使你明白當時狀況!
 
《屬於香港人》六月出貨。
為避免這本書「被消失」,唯一方法是「沒存在過」。
所以只接受預售,有多少預訂,就印多少本。
不會公開發售。
預售網址:(可寄海外)
https://bluegodzistore.boutir.com/i/Xqe2DogAA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